厦门日报刊登必博娱乐,比博娱乐网址:教师理论文章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人大考察讲话精神体会

 
特区论坛
来源:厦门日报 2022-05-13


  编者按: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办好高校,必须牢牢抓住人才培养这个关键,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体现到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建设各方面。厦门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一直致力于研究、诠释、宣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尤其注重将理论研究与中心工作紧密结合,更好担负起培根铸魂、立德树人的重要职责。本期“特区论坛”特邀该院三位学者,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重要讲话精神,从加强中国特色学科建设、注重培养时代新人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等角度撰写理论文章,探讨如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供读者交流借鉴。

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时代新人

  ■必须把好理想信念的“总开关”,旗帜鲜明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不断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
  ■高等教育必须引导青年学子正确认识个人价值与国家需要的关系,正确认识自身发展与时代责任的关系。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做到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真正把对党负责、对教育事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有机统一起来

  ●张庭珲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教育工作,站在“确保党的事业薪火相传,确保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明确提出了“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的战略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再次强调,高校要心怀“国之大者”,自觉担负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光荣使命,勉励广大青年学子“争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为做好新时代高校教育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作为高校教师,要牢记嘱托,坚定教育强国信念,肩负铸魂育人职责,努力培养必博娱乐,比博娱乐网址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培养理想信念坚定、
  赓续红色血脉时代新人

  “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始终是教育的根本问题,我国高校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者的重大使命,要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始终把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传承红色基因作为教育的首要任务。
  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胜利之“钥”,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在个人成长中起到引领人生方向、催生前进动力、提升精神境界的作用。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青年学子离开理想信念的引领便容易在多种思潮交锋交融的风暴中迷失方向。为此必须把好理想信念的“总开关”,旗帜鲜明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不断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到治学育才的全方位、各环节、全过程,确保党的事业薪火相传,确保红色事业永续发展,让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成为全体师生的自觉追求,不断为社会主义事业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

  培养家国情怀深厚、
  肩负强国重任时代新人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近代以来,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将自身发展成长与祖国命运紧密相连,在党的领导下不怕牺牲、无畏艰难,赢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辉煌成就。当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接力棒落到了当代青年手中,这是青春的接力,更是使命的接力。
  青春因报国而瑰丽,青年因奋斗而出彩。面对新时代新任务,高等教育必须引导青年学子正确认识个人价值与国家需要的关系,正确认识自身发展与时代责任的关系,引领青年“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培养与时代同步伐、与祖国共命运、与人民齐呼吸,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的接班者。

  培养专业本领过硬、
  具备崇高品格时代新人

  打铁还要自身硬,伟大梦想靠实干。当前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深刻改写全球经济结构、加速重构国际竞争格局,科技实力和专业人才的供给直接关系到国家实力的变迁和民族复兴的步伐,科技竞争已然成为国际竞争的焦点。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党和国家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这就要求高校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要求教师练就更高专业本领、掌握更高教学技能,做好科学技术的生产者和传播者,努力培养出必博娱乐,比博娱乐网址政治立场坚定、专业本领过硬,顺应时代需求,满足党和国家需要的专业人才。
  在培养青年学子专业本领的同时,要更加注重对学生品格品行的全面塑造。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在时代新人的培养中教师承担着塑造青年品格的关键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师既要精通专业知识、做好“经师”,又要涵养德行、成为“人师”。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做到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真正把对党负责、对教育事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有机统一起来,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校风、教风、学风,让德育浸润学生心灵。在德育教育中要坚持知行合一,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向英雄学习、向前辈学习、向榜样学习,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将一代代中华儿女创造和积淀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传承延续下去。

  培养格局视野宏阔,
  胸怀天下责任时代新人

  坚持胸怀天下,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自觉追求,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便秉承胸怀天下的理想,始终以世界眼光关注人类命运,从历史发展大势、世界发展大局、人类发展命运出发处理同世界各国的关系,坚定不移地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历史性贡献。同时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深厚的天下观念内核,“大行之道,天下为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精神与责任担当在数千年的文化中沉淀延续,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底色。
  如今走在民族复兴之路上的中国更有信心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更有能力维护真正的多边主义、同世界共享市场机遇、推动高水平开放、维护世界共同利益。强国时代的青年必然要求具有大视野、大格局、大胸襟、大情怀,高等教育要积极引导青年学子以和而不同的理念看待与世界各国的差异,以胸怀天下的格局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以天下大同的责任担当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培养具有中国灵魂、国际视野、天下责任的时代新人。

  (作者系厦门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博士)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最重要的就是要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
  ■中华文明几千年来的深厚积淀和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案例、数据和素材。
  ■用真本事、好成果来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才能体现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要求和问题导向的特色,也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价值所在。

  ●廖文婕

  2022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在谈话中再一次强调了要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对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如何发挥作用提出了更高的期望,也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旗帜鲜明坚持
  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

  2016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就曾指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必须旗帜鲜明加以坚持。他还同时指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取得了重大成果,但还远未结束。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继续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为人类指明了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的途径,极大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百年奋斗的伟大成就充分说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中国不但举住了、举稳了社会主义旗帜,还将科学社会主义推向了崭新阶段。中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一起见证了“历史终结论”的终结、“中国崩溃论”的崩溃和“社会主义失败论”的失败。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还体现在实事求是的理论力量和与时俱进的理论活力上。
  近年来,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取得了一系列丰硕的成果。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最重要的就是要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在这个基础上不断总结我国改革实践中的宝贵经验,回答新时代提出的新问题,担负起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

  构建中国特色
  学术话语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这充分强调了构建中国特色学术话语体系的重要性。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也曾指出,要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中华文明几千年来的深厚积淀和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案例、数据和素材。尤其是近年来世界经济复苏乏力,中国经济发展一枝独秀,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许多国外学者纷纷转而研究“中国模式”“中国方案”。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者就更应该充分把握机遇,立足中国实际,解决中国问题,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使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真正屹立于世界学术之林。
  需要注意的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伟大革命和建设的宝贵经验,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理论成果,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也应“不忘开门搞研究”。理论自信、文化自信不等于作茧自缚,更不等于故步自封。人类文明创造了许多璀璨的优秀成果,国外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有很多好的成果和方法,许多国家在社会治理方面也有很多宝贵经验,这些都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重要养分。要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处理好“植根中国”和“大胆借鉴”二者之间的关系,“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融通中外文化、增进文明交流中的独特作用,传播中国声音、中国理论、中国思想,让世界更好读懂中国,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积极贡献。”

  回答重大
  理论和实践问题

  任何科学理论的发展,最终都要落实到“怎么用”这个问题上来。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不断在实践和理论上进行探索、用发展着的理论指导发展着的实践。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都在发生着深刻复杂的变化,不确定性、不稳定性显著增加,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影响十分深远,这些都给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成为摆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只有准确把握形势、深入调查研究、科学总结规律、不断推动理论创新、助力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用真本事、好成果来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才能体现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要求和问题导向的特色,也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价值所在。
  总而言之,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执着坚守“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的信念,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守得住底线,立志做大学问、做真学问,不断强化植根中国实际做学问的自觉和自信,“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高校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五路大军”中的重要一路,高校教师既是研究者,同时也是教育者,在坚持理论创新的同时,也要牢记立德树人的伟大使命,用学术话语给学生讲好“中国之治”。

  (作者系厦门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博士 )

“怎样培养人”重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作为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是提高教育质量、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重要前提条件。
  ■“四有好老师”的重要论述对新时代的人民教师提出了更新更全面的要求和期待 。
  ■ 教师要始终坚守教书育人的初心、牢记为党为国育人的使命,做好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林雅玲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再次强调了“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始终是教育的根本问题。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为谁培养人”与“培养什么人”都有一个极其坚定而明确的答案。就“为谁培养人”而言,我们的教育始终坚持为党、为国家、为人民培养人;就“培养什么人”而言,我们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生的人。相比之下,“怎样培养人”是一个需要在具体的社会历史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改革的复杂工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坚持把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教育的重要使命,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必博娱乐,比博娱乐网址教育改革的重要论述为“怎样培养人”提供了方向性、整体性的指导。其中,“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深刻表明教师队伍的建设对于“怎样培养人”而言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

  深刻把握教师队伍建设战略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从战略高度来认识教师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把加强教师队伍作为基础工作来抓。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育事业关乎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关乎国家发展、社会进步、民族振兴的伟大历史进程。党的十九大在新时代新形势下做出的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重大战略部署深刻表明教育改革以及高素质人才培养对于党的伟大事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重要性与紧迫性。教师作为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是提高教育质量、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重要前提条件。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来抓是为了从教育的始发环节入手,从根上打好教育事业的基石,从而为党的伟大事业、国家的高质量发展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源源不断的专业化高素质人才。

  全面领会“四有好老师”深刻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就如何做好一名好老师提出了四点要求: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习近平总书记必博娱乐,比博娱乐网址“四有好老师”的重要论述对新时代的人民教师提出了更新更全面的要求和期待。
  有理想信念尤其是有坚定的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教师,更能够自觉把教书育人的事业与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结合在一起,真正为党和国家的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有道德情操的教师,能够在是非、曲直、善恶、义利、得失面前保持清醒而正确的判断力与践行力,成为学生道德修养的模范,从而为党和国家培养出具有高尚品德的人;有扎实学识的教师,能够教授学生以渊博的知识、纵深的思维、广阔的视野、洞察的智慧,从而为党和国家培养出德才兼备、内外兼修的高水平高素质人才;有仁爱之心的教师,能够真正把尊重、温暖、鼓励、理解倾注于教书育人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到亦师亦友的支持与关怀,从而为党和国家培养出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人。

  自觉承担“四个引路人”初心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一百周年的讲话中指出,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
  青年要顺利成长成才离不开教育。教师作为教育的实践主体必须始终坚守教书育人的初心、牢记为党为国育人的使命,做好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要让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锤炼品格,这就要求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的传播与引导,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建立纯正的品德修养、践行积极的道德行动;要让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学习到知识要求教师本身具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并且能够坚持终身学习的理念,始终以专业而谨慎的态度面对学生的求知欲;要让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获得创新思维要求教师本身具有开阔的视野与创新的意识,鼓励学生敢于尝试、包容学生的错误,给予学生面对困难的信心;要让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懂得为国奉献要求教师本身具有高尚的人格和奉献的精神,充分发挥自身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塑造,引导学生把人生的真谛、生命的价值和事业的方向与中华民族的千秋伟业相结合。
  总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对教师来说,想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自己首先就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教师除了要精通专业知识,做好“传道授业解惑”的“经师”工作,更要涵养德行、提高自我修养,做好沟通心灵、行为世范的“人师”工作,努力把自己锻造成“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面对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诲与殷殷期盼,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教师我们要充分认识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要以“四有好老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要牢记立德树人的初心使命,努力为党、为国家、为人民培养一批又一批具有远大理想抱负、具有深厚家国情怀、具有伟大创造力的青年。

  (作者系厦门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博士)